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_91免费一区二区_麻豆视频黄色_91沈先生在线观看高清 - 在线天堂中文网

植保技術
植保技術
聯系我們
河南地衛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國服務熱線:4001-567-127
客服服務中心
客服微信:dvs-01
客服電話: 0371-55030207
技術服務電話: 13083712030
地址: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大道53號2號樓15層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植保技術

植保技術

【植保經】分步觀察綜合分析 正確診斷作物病蟲害

添加時間:2014/6/26 來源:本網站

 

盛夏已至,隨著雨水的增多,作物上各種病害也將達到侵染和發病的高峰。對癥下藥,是綜合防控作物病害的關鍵。正確診斷,則是關乎能否“對癥”的基礎。

 

導致作物生長異常的原因一般分為蟲害、病害和機械損傷等。

 

一、確定是否是蟲害:到田間以后首先要看看這些植株上有無害蟲及其為害的表現。

1、天氣相對干旱且溫暖時,葉片上有由黃白色失綠斑點組成的黃斑,整個葉片僵硬或扭曲,植株生長緩慢,最好先看看葉片背面有無紅蜘蛛、葉螨、白粉虱、薊馬等刺吸式口器的小型害蟲;

 

2、氣溫高且悶熱的環境下,作物頂端嫩葉小、黑、僵、卷,看看葉片背面有無油點,幼果上有無皴狀斑塊,或許是茶黃螨的為害所致;

 

3、植株矮小、葉色偏黃,葉片背面和正面既無害蟲也無霉、粉、點狀物,從植株頂端往下查看,莖稈、根部有無異常,比如韭菜、大蒜和大蔥根部的蛆蟲(種蠅或蕈蚊);

 

4、被螻蛄為害的作物根系呈亂麻狀、金針蟲往往在作物地下器官上“穿、鉆”成多個孔洞、蠐螬則在作物的根或地下莖等器官上“挖”成“坑”、低齡地老虎幼蟲在作物幼苗嫩葉上咬成針孔狀花葉、大齡地老虎幼蟲往往是從作物接近地面的莖基部“下口”切斷莖稈并脫離到蟲穴處;

 

二、判斷是否是機械損傷:當基本排除是蟲害以后,對于機械損傷造成的異常表現,就比較容易區分了。冰雹過后的作物植株往往是枝葉破損、播種機碾壓過的車轍上長出的幼苗根系發育不好而導致苗子幼小。

 

三、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所謂病害,是指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遭受到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的侵擾,導致作物從體內的新陳代謝上和體外形態外觀上出現從輕到重的異常表現。有一個病變過程。

 

引起作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溫度的大幅升高或降低、有土壤濕度持續過低干旱或長期過高的漚根、有光照過強日灼或太少陰霾、有肥害藥害或缺素等等,所以,這類原因造成的病害又叫生理性病害。

 

侵擾作物的生物因素一般都是形態微小的病菌,包括真菌、細菌、病毒、類立克次氏體等,線蟲,雖然屬于低等動物,但作物被線蟲侵染以后也有明顯的病理變化過程,所以,生產中,把線蟲也歸屬于侵染性生物。菟絲子、列當、槲寄生等寄生在作物的根或莖上的種子植物,也歸屬于作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中醫斷病有望、聞、問、切之說,作物診病也有看、問、聞、培幾個要領。

 

看:遠看田間分布規律,近看病株具體表現。

一看表現異常的植株在田間的分布特點

對于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判斷,首先要看異常植株在田間的分布。因為生理原因導致生長異常的植株,或整塊地或幾行或某一側,在田間的分布往往比較均勻一致。比如,久陰乍晴時作物幼果上出現的日灼,多在向陽面;玉米種肥同播導致的缺苗斷垅往往成行出現。侵染性病害具有傳染性,生長異常的植株往往有一個從零星幾株到成片顯現的發展過程。比如,作物缺氮葉片變黃時往往是成行顯現,根部被病菌侵染以后的枝葉發黃則是從少到多成片蔓延。

 

二看植株異常表現順序。缺氮表現的黃葉先從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缺鐵則是先從頂端嫩葉開始顯現。番茄黃萎病在地上部的表現有半邊黃之說,感病植株要么一邊黃葉一邊綠葉,要么葉片的一半黃一半綠。

 

三看具體病狀表現。作物感病以后表現出來的異常特征,叫病狀。缺氮黃葉、缺磷紫葉、病毒病造成的葉片皺縮花葉、真菌侵染以后呈現的葉斑等等。

 

四看病部表面有無附著物(病征)。濕度大的時候,真菌性病害在已經有異常表現的作物器官正面或背面,有時候會生出粉狀物(白粉、黑粉)、霉狀物(黑霉、灰霉、青霉、霜霉)、毛狀物(綿霉)、粒狀物(黑色小粒點)等;細菌性病害往往在病部有蠟質物菌膜或膠粒、溢膿等。

 

問:作物品種、耕種時間、施肥澆水、用藥細節、天氣變化等。

1、不同品種的抗逆性不一樣,同樣天氣或土壤條件下的適應能力相差較大。比如,巨峰葡萄更容易感染白腐病,霜霉病相對容易控制;葉片寬大好看的黃瓜葉片更容易感染霜霉病;膨果速度快的番茄辣椒品種在果實膨大期一旦遇到干旱很容易出現臍腐病;

 

2、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對某種病害的抵抗力也不一樣。玉米3~5片葉時抗病力較差,很容易感染粗縮病、瘤黑粉和褐斑病等病害;早春發芽開花期和秋季果實采摘以后,果樹腐爛病的癥狀表現最明顯;

 

3、大量施用氮肥或頻繁澆大水,雖然作物生長茂盛,但更容易發生多種病蟲害。比如漚根、根腐病、葉霉病、霜霉病、中微量元素缺素癥等等;

 

4、溫濕光環境是作物能否健康生長的基礎,也是大多數病蟲害發生的關鍵性因素。比如,高溫高濕利于炭疽病和褐斑病的發生,陰雨咋晴易于疫病和綿疫病的出現,低溫寡照高濕則利于灰霉病和菌核病的肆虐。

 

聞:歐文桿菌細菌性病害在作物發病腐爛的部位上往往有臭味。比如白菜軟腐病、芹菜軟腐病等。

 

培:保濕培養和鏡檢。

在作物感病部位表面上沒有病征出現的時候,或一個新的病害剛開始顯現的時候,往往很難直接診斷出其真正病因。需要在實驗室內利用專業設備對感病植株的器官進行一些處理和保濕保溫培養,待有霉、粒、膿等病征性物體出現以后,再用顯微鏡觀察確定菌原性質。

 

隨著作物種植結構和栽培措施的多樣化,農田生態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病蟲的為害日趨復雜化。準確診治病蟲害,不能僅憑經驗或直接感覺去判斷,需要認真系統的綜合觀察和分析。只有準確診斷出作物生長異常的原因,才能做到“對癥下藥”,經濟安全簡便有效的控制病蟲的為害。

 

 

 

/趙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