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_91免费一区二区_麻豆视频黄色_91沈先生在线观看高清 - 在线天堂中文网

新聞資訊
公司新聞
行業動態
國家新聞
聯系我們
河南地衛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全國服務熱線:4001-567-127
客服服務中心
客服微信:dvs-01
客服電話: 0371-55030207
技術服務電話: 13083712030
地址: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大道53號2號樓15層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公司新聞

公司新聞

2018年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添加時間:2018/3/24 10:26:20 來源:本網站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18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0億畝次,病害重于蟲害。其中,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和黃淮麥區偏重流行風險高,條銹病在黃淮南部、江漢平原、西南和西北部分麥區發病程度重,麥蚜在華北大部和黃淮北部麥區大發生,白粉病和紋枯病在高產麥區發生普遍。為有效控制小麥重大病蟲危害,確保小麥穩產增收,特制訂本方案。

1 防控目標

重點防控赤霉病、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麥蜘蛛等“四病三蟲”,防治處置率9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比例38%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進一步提高,綜合防治效果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2 防控策略

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治理、分類指導的原則,采取農業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應急處置與持續治理相結合,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防控策略,抓住重點地區、重大病蟲、重要時段,實施科學防控,推進綠色防控,確保小麥產量和品質安全。

3 防控對象

1)華北麥區。主要包括河北省長城以南,山西省中部和東南部冬麥區,以及北京、天津兩市。其中,山西、河北中北部麥區以麥蚜、麥蜘蛛、吸漿蟲為主,兼顧條銹病、赤霉病;其他麥區以麥蚜、吸漿蟲為主,兼顧麥蜘蛛、葉銹病和孢囊線蟲病。

2)黃淮麥區。主要包括山東省全部,河南省大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蘇及安徽兩省淮北地區,陜西省關中平原地區,山西省西南部等。以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葉銹、麥蚜、吸漿蟲、麥蜘蛛和孢囊線蟲病為主,兼顧葉銹病、粘蟲。

3)長江中下游麥區。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各省大部,上海市、浙江省全部以及河南省信陽地區。以赤霉病、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麥蚜為重點,兼顧麥蜘蛛。

4)西北麥區。主要包括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及青海省東部的部分地區。以小麥條銹病、吸漿蟲為主,兼顧小麥白粉病、麥蚜、麥蜘蛛和孢囊線蟲病。

5)西南麥區。包括貴州省、四川省、云南省大部,陜西省南部,甘肅省東南部以及湖北西部。以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為主,兼顧小麥赤霉病、麥蚜和麥蜘蛛。

 

4 防控措施

根據小麥不同生育階段,明確主攻對象,兼顧次要病蟲,統籌兼顧,綜合防治。小麥返青拔節期應以防治紋枯病、條銹病為重點,挑治蚜蟲、白粉病和麥蜘蛛。抽穗揚花期以預防控制小麥赤霉病和吸漿蟲為主,兼顧銹病、白粉病。灌漿期加強麥蚜防控,實施綜合用藥,達到一噴多效。

1)小麥紋枯病和白粉病。小麥返青至拔節初期,當紋枯病病株率達10%左右時,進行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環唑、烯唑醇、井岡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岡·蠟芽菌等。當白粉病病葉率達到10%時進行噴藥防治,常用藥劑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環唑、氟環唑、戊唑醇、咪鮮胺、醚菌酯等;嚴重發生田,應隔7~10天再噴1次。要用足藥液量,均勻噴透,提高防治效果。

2)小麥吸漿蟲。重點抓好小麥穗期成蟲防治。一般發生區當每10復網次有成蟲25頭以上,或用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頭以上成蟲時,盡早選用辛硫磷、毒死蜱、錳將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蟲啉等農藥噴霧防治。重發區間隔3天再施1次藥,以確保防治效果。

錳將2.5%高效氯氟氰菊酯    

產品特點:

1、殺蟲速度快:觸殺性強,能迅速擊倒害蟲,高溫下,效果更佳;

2、使用方便:本品可與任何除草劑混用,省工省時,使用方便

3、安全環保:本品絕不含有機磷及其他違禁成份,對作物及人畜高度安全。

 

用法用量:前期50ml--60每桶水,后期如穗蚜爆發需80—100ml每桶水

3)小麥蚜蟲。當苗期蚜量達到百株500頭時,應進行重點挑治。穗期田間百穗蚜量達800頭,益害比(天敵:蚜蟲)低于1:150時,可選用錳將2%吡蟲啉等藥劑防治。有條件的地區,提倡釋放蚜繭蜂、瓢蟲等進行生物防治。

錳將2%吡蟲啉

 

用法用量:本品一袋2kg與一畝地所需小麥種的三分之一先摻混均勻再與剩余三分之二的麥種摻混均勻隨機播種。

性能特點:本品是河南農業大學農藥研究中心與國家小麥工程技術中心采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長效控蚜緩釋技術,而研制開發的可以隨小麥種機播的高端緩釋顆粒劑。本品獨特的造粒工藝,使顆粒內部為多層緩釋結構,藥效穩定持久,藥物被小麥根系吸收后傳導至小麥莖葉頂端,從而有效抑制小麥蚜蟲的危害。高阻隔的緩釋層,使藥效緩慢釋放,呵護整個小麥生長周期不受蚜蟲和地下害蟲的危害,是廣大農民特別是種田大戶和外出打工者的最佳選擇。

5 專業化統防統治主推技術

1)小麥條銹病全程防控技術。在采取種植抗病品種、藥劑拌種、多樣性栽培等措施的基礎上,加強監測、及時防控,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發現一片、控制全田。今年西南、鄂西北、江漢平原及河南南部條銹病冬前見病早、病點多、范圍廣,春季流行風險大,該區域春季應全面開展專業化應急防控,嚴格控制病情,防止條銹病大面積爆發危害。

 

2)小麥赤霉病預防技術。在種植抗性品種和健康栽培的基礎上,根據病害流行趨勢及時開展藥劑預防。長江中下游及黃淮南部,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天氣預報,根據天氣預報,小麥齊穗揚花期有2天以上的陰雨、結露或多霧天氣,應于小麥揚花初期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做到見花打藥,主動預防;如果品種感病、氣候條件有利、病害流行風險大,隔5~7天再進行1~2次防治,確保有效控制危害。

3)穗期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是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葉銹病、麥蚜、吸漿蟲等多種病蟲同時發生危害的關鍵期,可選用合適的殺菌劑、殺蟲劑科學混用,綜合施藥,防病治蟲,一噴多效。吸漿蟲重發區,充分利用藥劑持效期,適當前移防治時間,在成蟲發生始盛期用藥。一代黏蟲發生區,應選擇對黏蟲兼治效果較好的藥劑。

 

備注:本文章來源于網絡!